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净化实战方案
时间:2017-12-08 点击:3030
1 猪瘟流行背景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给养猪业带来损失最直接和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对猪瘟病毒易感,30~50日龄的猪最为敏感,急性型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丘惠深等采用扁桃体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全国13个省市29个中大型猪场的种猪进行猪瘟抗原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被检猪场都存在种猪猪瘟带毒,猪瘟抗原阳性率平均为11.12%,最高达30.7%,最低为4.4%。杨汉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25个地区的274个猪场22 104份血清猪瘟抗体合格率平均值仅为72%。
山东农科院吴家强研究员报道:2015年来自山东各地的343份病料,猪瘟检出率为15.74%;来自山东各地的978份血清,猪瘟抗体合格率仅73.72%。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检测室2015年1-12月份发病病料猪瘟抗原检测结果表明,猪瘟检出率还是居高不下(见图1)。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净化实战方案
图1 2015年1-12月份抗原检测结果
2 中国猪瘟主要临床表现形式
目前,中国猪场猪瘟发病时大多表现形式为温和型猪瘟或非典型猪瘟。 温和型猪瘟是近些年猪瘟发生的主要形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1种猪持续感染 ( 亚临床隐性感染):种猪感染猪瘟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向外排毒,猪瘟病毒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只有通过实验室方法,可同时检测到猪瘟病毒抗原和抗体;
2公猪群往往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通过精液传播散毒 ;
3母猪群表现为繁殖障碍 (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 ),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等;
4仔猪先天性感染 ( 胎盘垂直感染):出生后要么表现为衰弱、排稀便、陆续死亡;要么形成免疫耐受 ( 免疫力低下 )。
用合格猪瘟疫苗及正规操作进行免疫,抗体仍达不到保护水平,造成猪瘟时有发生,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些猪群被作为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些带毒猪群同时进行水平传播,感染健康猪群。由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一个规模化猪场反复交替进行,就会在猪场内部形成猪瘟的恶性循环链。
3 造成中国猪瘟现状的主要原因
1)种猪群带毒是造成繁殖障碍型猪瘟的主要原因;
2)后备种猪群带毒是造成猪瘟循环发生的关键因素;
3)带毒和持续性感染现象的存在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根源。
4 目前猪瘟净化的主要检测方法
4.1 IFA
免疫荧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许多国家地区将免疫荧光作为猪瘟的法定诊断方法。
4.2 ELISA
美国IDEXX所推广的一种方法,利用血清检测抗体方法,抗体阻断率低于50%者补免,6~8周后复检,抗体阻断率高于50%,选留,仍达不到50%者淘汰。
4.3 RT-PCR/荧光定量PCR方法
最近使用较多的方法,敏感性高,耗时短,但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4.4 病毒分离法
金标准,但周期长,不适合做筛查使用。
5 猪瘟净化方案
猪瘟问题是当前养猪业所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目前全世界养猪国家防治猪瘟的主要办法有2种,一是扑杀,二是免疫。
前者是以切断传染源的方式,后者是提高易感猪群对猪瘟的抵抗力。在我国,在同一猪场中各类猪群均可遭受猪瘟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而且感染率高,通过采用全场扑杀的办法来控制和根除猪瘟明显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而且难于实行。
根据净化手段,笔者把猪瘟净化分为2大类:
5.1 局限性猪瘟净化
净化的重点在于种猪,适用于猪瘟流行区域广,带毒率高的国家与地区,如中国。
第一阶段:强化免疫,降低猪瘟病毒感染,提升猪群抗体合格率为主要目的。
按照免疫群体10%的比例抽检,要求:免疫种猪群抗体合格率≥90%,猪瘟病毒感染率≤10%,方可执行净化措施。不达标者仍需要进行强化免疫处理。
第二阶段:种猪群抗原、抗体普查,分群处理。
后备母猪、种公猪、经产母猪全群检测,后备母猪采集扁桃体、种公猪采集扁桃体或精液、经产母猪采集扁桃体或者脐带血(母猪所产仔猪以仔猪的脐带血收集到1个管中,编写母猪号)。采用免疫荧光/RT-PC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抗原阳性猪群,淘汰/扑杀;抗原阴性,但个体抗体阻断率≥50%的猪只,进入留种群;抗原阴性,但个体抗体阻断率<50%,则需要进入补免群,补免群检测抗体,抗体阻断率≥50%的猪只,进入留种群,仍<50%的个体,进入淘汰/捕杀群处理。
第三阶段:种猪群二次普查抗原、抗体,分群处理方法同第二阶段。
第四阶段:净化成功阶段,抗原、抗体抽测结果达标,猪群稳定,生产成绩提高。
两次普查:抗原均为阴性,个体抗体阻断率≥50%,群体合格率≥90%,判定达标。在达标基础上,每半年进行抽测,每次每群抽检数量30~60头;不足30头者全部检测。凡出现病原学阳性个体者对全群进行普检,并扑杀阳性猪;凡病原检测阴性的猪群,免疫抗体合格的猪继续留作种用,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猪只进入补免群,检测仍不合格者,淘汰/捕杀处理。
5.2 严格猪瘟净化方案
主要以扑杀根除病原为主要手段,适用于猪瘟带毒率低,流行范围小的国家与地区,如美国、日本。均是此种方法予以根除净化。政府强力主导推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第一阶段:强化免疫,提高猪群免疫力
群体抗体合格率≥90%,猪瘟感染率≤2%,执行根除方案。
第二阶段:清除阶段
全面停止疫苗注射建立完善疫情监控体系;对猪瘟感染场进行全面扑杀,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加以阻绝;目标:消灭潜伏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猪瘟野
毒株,时间约为3~5年。
第三阶段:宣告扑灭阶段
目标:向国际社会宣告该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消灭猪瘟地区,并协助养猪行业拓展国外市场。
期限:1~2年。
计时:停止免疫猪瘟疫苗且无猪瘟病例发生后1年开始计时,计时开始后继续进行监控并停止使用猪瘟疫苗;
方法:以血清学检测和其他检测措施确认持续无猪瘟地区宣告扑灭阶段。
6 讨论
实践证明,净化是当前有效控制猪瘟、消灭猪瘟的重要手段。在猪瘟污染的规模化猪场,实施以净化种猪和后备种猪为主的猪瘟综合防控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猪瘟净化本质上就是攘外安内,则关键点为一是种源控制,切断传入风险;二是猪场留种后备控制、与感染种猪控制,消除内在威胁。
6.1 种源控制
1)引种控制:外购引种种猪严格隔离检测和猪场自繁自养后备种猪严格检测淘汰;外购种猪,引种种猪体重控制50kg左右,3~4月龄,隔离期满足90d以上(目前隔离期多在6周左右)。在隔离期检测2~3次,均严格阴性,方可合群;
2)种猪场必须强化管理:猪场净化不合格场,相关部门取消种猪场资质,杜绝种源污染,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中。
6.2 留种后备与感染种猪控制
严格检测2~3次,结果一致阴性方可采用。通过强化免疫,降低感染率,淘汰抗原阳性后备种猪与已感染种猪,保证种猪群猪瘟稳定,从而整个猪场猪瘟保持稳定。
因此,想要从源头上对规模化猪场的猪瘟进行控制,就必须对种猪群进行净化。
主营产品:漏粪板模具
相关新闻
-
水泥漏粪板规模化猪场产房生产操作模范规程
水泥漏粪板母猪产床系统是养殖场必备,既然是系统,就存在操作性,那如何正确、安全的操作它呢?1、接生用品的准备:烤灯、擦猪布(麸皮)、牙剪 、碘酊、结扎绳、50%葡萄糖、注射器、樟脑、地米、鱼腥草、头孢、缩宫素、氯前列烯醇、手术剪、止血钳、高锰酸钾、毛巾、木桶、温水称、称猪箱、记录本、笔等用品2 、操作过程: 先用高锰酸钾(0.1%)水清洗母猪乳房及外阴按摩乳房仔猪出生擦干全身胎膜、羊水、掏去口和鼻中的粘膜。注意事项:a 出现假死及时进行人工呼吸;b 胎衣
2019-06-06 -
高温高湿季节饲料厂如何确保产品质量
在每年5-9月份期间,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饲料产品在保质期内极易出现霉变、氧化、生虫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货架期,往往给饲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30年的现场生产管理经验,详细分析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影响饲料品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广大的饲料生产厂家提供建议和参考。1 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产品霉变原因及应对措施1.1 饲料产品霉变原因分析1)原料霉变。有些原料在收获时就已感染霉菌,发生霉变,产生霉菌毒素。2)原料在
2017-09-18 -
猪肉安全知多少?猪长得快是被催肥的吗?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消费逐渐增多,传统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适度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养殖业应运而生。但是,对现代养殖业,人们却有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为了澄清这些认识,让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猪肉,农业部小编请到了几位院士大咖来科普一下!问题一:猪吃的饲料有管理要求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介绍说,养殖中给猪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是猪能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饲料由饲料原料和饲
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