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猪吃了吐,吐了吃,那一定要注意了!
时间:2017-09-19 点击:4009
猪病诊疗平台上咨询猪呕吐的病例特别多,不论日龄大小,种猪还是育肥病都有可能出现此症状,这样的猪体温不高,偶尔也有厌食的,也有的猪吃了吐,吐了再吃的。
这种情况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猪胃浅表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胃溃疡,严重的出现胃穿孔导致死亡。这种病在猪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以炎热的夏季、秋季较多见。
一、临床症状:
患猪刚开始采食正常,当吃几口后马上就发生呕吐。吐完后仍继续吃,有的还会把吐完的吃下去,逐渐消瘦;隐性型病猪无明显症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往往在屠宰后才被发现。
慢性型病猪食欲减退或不食,体表和可视黏膜苍白,有时呕吐带血,因虚弱而喜躺卧,慢慢消瘦。开始时便秘,后排煤焦油样粪便,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为7~30天,严重影响了育肥猪的生产。
二、发病原因:
1、饲料粉碎得过细。当饲料粉碎太细,胃溃疡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大猪和母猪。小猪料一般要求使用孔径为1.8毫米左右的筛片;母猪料一般要求使用孔径为3.0毫米左右的筛片。
2、饲料中缺乏足够的纤维。精料太多,没有粗纤维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3、饲料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硒等。
4、环境应激及饲养管理因素:如噪音、恐惧、闷热、疼痛、妊娠、分娩等;猪舍狭窄、活动范围长期受限制、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等。
5、服用药物过量:对猪胃黏膜产生刺激造成损伤,进而出现胃溃疡。
6、饲料霉变:可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增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引发胃溃疡。
7、一些传染性疾病:例如猪蓝耳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都可造成胃黏膜充血,引起胃黏膜脱落,发生胃溃疡。
三、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镇静止痛、消炎止血、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同时改善饲养、加强护理,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减少应激反应。
1、胃溃疡的猪注射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口服鞣酸蛋白保护胃黏膜,每次2~5克,每天2~3次,连用5~7天;或饲料中添加次硝酸铋5-10克,每天3次,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对于出血严重的猪,使用止血剂如止血敏或维生素K。
2、对症状较轻的病猪,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可用氢氧化铝一次量3-5克,可中和胃酸,与胃液混合溶解后形成胶体,覆盖于粘膜及溃疡面,形成保护性薄膜,可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温馨提示:为维持食糜的正常排空,可用聚丙烯酸钠每天5~20克溶于水中饮服,或以0.5%~5%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连用5~7天。如果病猪极度贫血,证实为胃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则失去治疗价值,宜及早淘汰。
主营产品:养猪设备
相关新闻
-
猪价行情整体依旧保持稳定 南方小范围波动
猪价点评截止11月25日9点30分,全国外三元猪平均出栏价为7.17元/斤,相比昨日猪价持平。猪价目前处于震荡的时期,从11月份开始,缓慢爬升,和2016年的走势相差不多。众所周知,2016年是供小于求的一年,猪价达到的9元,10元,成就了“金猪年”。10月份猪价有大幅度的下跌,主要原因还是养殖户集中出栏,导致市场上猪源增多,而后供需关系紧张,开始缓慢增长,到11月份趋于缓慢。到年底,生猪市场整体供求相对平衡,不排除春节前会有供小于求的可能,猪价大涨,前提
2017-11-28 -
怎样设计、建设合理的产仔哺育栏
产仔哺育栏是母猪产房和仔猪保育栏的组合统称,因为都用到了水泥漏粪板,所以很多人将它们称之为产仔哺育栏,那么怎样设计、建设合理的产仔哺育栏呢? 产仔哺育栏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母猪的正常分娩和仔猪的成活率,对猪场的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产仔哺育栏设计时要遵守以下要求。1、站在走廊里可清楚地观察母猪和仔猪的情况。2、仔猪可以很容易地接触母猪乳头。3、母猪躺卧区最好设置在保温箱对面,同时仔猪能从保温箱内露出头部。4、育成仔猪保温箱每头占用面积达到
2019-06-04 -
规模化的养猪场 对于猪场污染是这样去处理的!
研究表明,每头成年猪平均日排放粪尿约为6kg,一个年出栏万头生猪的规模猪场每天粪尿排放量可达60t,污染物的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同时环保新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力度对生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猪场均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不能有效的减少排放、科学处理排泄物,必将会制约生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养猪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分析其原因,从污染源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效的促进生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营养措施精选饲料原料及加
2017-12-02